首页

sm同好视频

时间:2025-05-23 02:29:49 作者:开明文化论坛景德镇开幕 聚焦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浏览量:84909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在中国央行等部门9月末宣布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五箭齐发”支持房地产市场后,财政部10月12日又祭出财税重拳,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缓解房企流动性风险。业内专家认为,四季度,房地产“一揽子”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以支持楼市止跌回稳。

  其一,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

  财政部表示,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用于新增的土地储备项目。此前自然资源部已发文明确,收回收购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可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予以支持;央行也表示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此次财政部进一步明确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有助于加快闲置存量土地的收回收购节奏,促进市场“去库存”,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综合来看,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的各项配套资金有望加速跟进落实,支持房企合理退地、换地,对于地方政府、房企等均将产生实质性利好。

  化解库存之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次会议明确了专项债还可用于新增土地储备,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将有助于突破当前国企、城投债务对土地盘活和储备的制约。

  其二,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财政部指出,用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保障性住房,同时,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这意味着更多资金将进入存量房盘活领域。

  陈文静表示,此前官方提到更多的是央行设立3000亿元人民币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已建成未售商品房,此次财政部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可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同时也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也将更加侧重支持消化存量房。更多资金进入市场,有望加大已建待售存量商品房的去化力度,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透露,各地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是系统梳理了存量住宅用地和项目清单。他认为,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后,将大幅增加其收购存量土地、房源的能力,有助于批量、快速化解库存,平衡市场供需。

  其三,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

  财政部透露,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

  李宇嘉认为,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交易税费将出现明显下降。如购买144平方米以上住房的契税将从3%下降至1%。房企涉及的土地增值税或将取消预缴,直接转到竣工验收后的清算环节,这将给开发商节约土地价款1%-3%的税负。除此之外,税收政策将会是后续的重点,未来或降低、减免二手房交易契税、增值税、个税等。税费下调将产生“降成本”效应,释放部分购房需求。

  严跃进认为,年内房地产相关工作重点可能出现变化,即:对新建的,要适当控制;对存量的,要加快盘活、消化。

  9月底以来,央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接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揽子”增量政策具体举措。陈文静认为,随着各项政策不断落地,房地产市场的改善值得期待。(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歼-15起飞前山东舰上“彩虹人”有多忙?现场画面来了

9月1日起,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逐步放开部分公交专用道,调整部分公交专用道启用时间。公交专用道按照交通标志、标线标注的时间启用,对标注有“工作日”启用时间的,仅在工作日(含法定节假日调休的工作日)启用,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不启用。

千万粉丝博主“滇西小哥”的乡村生活:心安处,是故乡

“首发”于博鳌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得到世界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并称“三大全球倡议”。

法国总理访问加拿大 两国今年将启动部长会议

金成男表示,朝中友谊是两国共同的战略财富。朝方感谢中方对朝鲜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也将在台湾、涉疆、涉港等问题上支持中方采取的措施。

斯诺克大赛回归中国:奥沙利文、丁俊晖等群星云集

事实上,自201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别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清”二字廓清政与商的边界一个月后,广东就出台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权益保障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

今年9月,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非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的现代化,并宣布将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发出了“全球南方”奋发向前的时代强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